松露-曾是用来喂猪的“臭土豆”
金黄的稻谷,熟透的果实,温暖不耀眼的太阳,布满喜悦的脸庞……秋天是人们最喜欢的季节,因为它代表着收获也象征着希望。
千里外的欧洲,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的居民,更是将秋天当作“神赐的季节”。因为这个季节,世界上最为稀有,最为美味的白松露就要成熟了。(PS:一年中只有9月-11月,这3个月才能挖到白松露)
白松露,身价飙升之路
白松露究竟多稀罕?我们先看看意大利人是如何追捧的。每年9月,意大利阿尔巴Alba白松露收获季开始,阿尔巴白松露际博览会便蓄势待发。
自1929年举办第一届,2020年的第90届也在10月17日拉开了序幕,博览会几乎贯穿整个白松露的“狩猎季”,将持续到12月初结束。
展览会上有传统的白松露交易市集,并邀请名厨、酿酒师,带领大家一起体验阿尔巴白松露与葡萄酒的顶级搭配。
这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,莫过于高品质白松露的拍卖会,每年高达数十万欧元拍下白松露的新闻,肯定就是出自这场活动。
持续了90年的博览会和拍卖会,再加上欧洲文人华丽辞藻的包装,更是让白松露身价飙升。
阿尔巴白松露,也有小秘密
今天我不是来吹捧阿尔巴白松露,而是先跟大家八卦一把,关于阿尔巴白松露不可告人的小秘密:你吃到的阿尔巴白松露,或许来自700公里外的克罗地亚。
看到这儿是不是很好奇?松露跻身高端食材之列,被人们视为“餐桌上的钻石”,与鱼子酱,鹅肝一起并称为“世界三大珍馐”,这也能冒充?
故事还得从1928年说起,当年还没成为“蘑菇界莫扎特”的GiacomoMorra,在阿尔巴经营着一家小酒店,推广自己新创开胃菜的同时,不小心带火了阿尔巴白松露。
之后的几十年,Giacomo的公司垄断了阿尔巴白松露的销售,产量低,产地少,开采艰难等限制条件,让白松露价格节节攀升。
阿尔巴,便成为了白松露的代名词。
正当阿尔巴松露在意大利,法国美食界大放异彩时,彼时对岸的克罗地亚伊斯特利亚半岛居民,正拿着“发臭的土豆”喂猪。
60年代,一群来自意大利阿尔巴的松露猎人无意中发现,伊斯特利亚也出产白松露,他们迅速的判断出当地人并不知松露价值几金,便与当地人做起来交易。
克罗地亚人将白松露低价卖给意大利人,意大利人则以“阿尔巴白松露”名号,高价售出这些倒卖的松露。
这项交易持续了几十年,直到1999年才彻底终结,克罗地亚松露猎人GiancarloZigante在Motovun森林找到一颗重达1.3公斤的白松露。他没有将这颗巨型松露卖给意大利的松露猎人,而是举办了百人松露宴,借助公众的力量,来宣传克罗地亚伊斯特利亚半岛的松露。
从此,克罗地亚伊斯特利亚半岛盛产白松露的消息,传遍全世界。
你只知道松露“贵”,却不知松露“难”
松露是一种天然真菌类植物,属蕈类,一般生长在地下3-40CM深的土壤里。“地上无苗,地下无根”的生长模式,被中国人称作“无娘果”。
松露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挑剔,阳光、水分和土壤酸碱值,稍有变化就不能生长。
在欧洲专门采摘松露的人被称为“松露猎人”,采摘对这些名号响当当的“猎人”来说,也绝非易事。
每年松露成熟季,就是松露猎人最紧张的时刻,选择一个好天气带上祖传的藏宝图,前往祖祖辈辈标记点,用祖辈传承下来的方法,寻找地底下的“小精灵。”
很早以前的法国,人们习惯把母猪当作寻找松露的得力助手,嗅觉灵敏的母猪6米开外就能闻到深埋地底的松露。但是猪不仅贪吃,更会破坏菌丝导致再也无法长出松露,近年来法国人渐渐放弃用母猪来寻找松露。
意大利的松露猎人,更喜欢用经过训练的雌性猎犬来寻找白松露,松露猎犬用它的爪子在松露所在的位置上做个记号,等主人来了之后再将珍贵的松露挖出来。
松露,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苛刻,无法人工培育,产量稀少,导致松露每公斤的拍卖价格,可高达数千美元。
松露貌不惊人还散发着微妙的香气的块菌,让人类着迷了上千年,并且是世界上公认的美食奢侈品。每年秋冬,忠实爱好者们都会聚集在餐桌上找寻松露的身影。